蚊密度监测
在成蚊监测和伊蚊专项监测所列的方法中,可以选择一种方法用于当地的监测。
1. 成蚊监测
定时、定点进行成蚊密度监测。
(1) 诱蚊灯法
①监测点的选择
每个省(直辖市、自治区)按不同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为监测点。每个地级市城区选择居民区、公园(含街心公园)、医院各4处,农村选择民房和牲畜棚(牛棚和猪圈等)各4处,没有牲口棚的以民房补齐。除牛棚、猪圈外,其它均在外环境中进行。
②监测时间
每月2次,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应为15天,风雨天气(风力五级以上)顺延。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,连续两次监测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。
③监测方法
每处使用诱蚊灯1只,监测从日落20分钟后开始,连续诱集6小时。第二天,将集蚊盒取出,鉴定种类、性别并计数。
④密度指数计算
密度(只/小时)=捕获蚊虫数/捕蚊时间×灯数
分别将每盏灯每晚的监测结果填入数据报表,记录当时主要气象数据(气温,湿度,风力),环境类型。
(2) 人工小时法:
①监测点的选择
每个省(直辖市、自治区)按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为监测点。每个地级市城区选择城市中心2个居民区,城郊结合部3个居民区,每个居民区调查4户,农村选择自然村2个,每个自然村调查农户4户,不相邻的牛棚和猪圈(或其它牲畜棚)各2处。没有牲畜棚的以民房补齐(共2户)。进行室内成蚊密度监测。
②监测时间和方法
每月2次,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应为15天。日落1小时后,用电动吸蚊器在每个监测点的室内环境捕捉15分钟,分类计数。居民区可以选择在楼道。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,连续两次监测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。
③密度指数计算
调查结果填入数据记录表。
密度指数计算以只/人工小时为单位。
注:各地方案选定后,原则上长期使用同一种方案。
2. 伊蚊专项监测,该项监测针对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,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此项监测。有埃及伊蚊分布的监测点,应该在监测过程中,注意收集该种伊蚊分布范围的资料。
(1) 诱蚊诱卵器法
①监测点的选择
每个地级市选居民区、公园、工地、医院、废品收购站等其它伊蚊孳生场所共布放200只诱蚊诱卵器,居民区每户一只,公园、工地每10m一只(见附件6)。
②监测时间
各监测点于每月中旬监测一次。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,至连续两月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。
③监测方法
用诱蚊诱卵器,连续放置四天,第四天检查、收集诱到的成虫及蚊卵。统计蚊卵阳性率,同时记录调查期间平均气温和降雨情况。
(2) 容器指数法
①监测点的选择
每个地级市按不同地理方位选4个街道的居民区,每个街道检查室内外积水容器不少于100个;公园、工地、废品收购站和其它单位各2个,检查积水容器不少于100个。
②监测时间
各监测点于每月中旬监测一次。
③监测方法
检查各种积水容器内伊蚊幼虫和蛹的阳性率。各种积水容器按性质分为长久性(如水缸、水池等)和暂时性(如花瓶、轮胎、废弃瓶罐等)容器,可分别统计计算指数。
④密度指数计算
容器指数(CI)=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/检查容器数×100
|